arteming
Artemin gallery 創立於2020年,品牌以其為名,期望自身對於藝術的感知有如神經傳導般的敏銳與快速,並致力於尋找生活中每刻光景與藝術的連結,找尋潛力藝術家,發現當代藝術的無限可能。

Follow Us

artists /INTERVIEW: SOLITARY WALKS ARTISTS

INTERVIEW: SOLITARY WALKS ARTISTS

[ 專訪 ] 藝術家 陳玉純、伏流物件、身體山島

Artemin Gallery 於 2024年2月24日至3月30日舉辦聯展,呈獻陳玉純、伏流物件、身體山島等三位藝術家共24件歷年作品及新作。「藝術家」是一個寬廣的概念──細看三位的創作,各有各的藝術定位和美學堅持,來自於他們各自對藝術與生活的創作態度。

陳玉純 Yu-Chun Chen

陳玉純 (1980-) 經常沿著海岸漫步或騎自行車,她的人和思維都不斷地逡巡,對於自己喜歡的地方,她總是熟悉每一條隱秘小徑的曲折彎拐。其作品彩度低、內斂、不為人物或物件做細緻的刻劃,因而有較強的塊面繪畫性。她討論的是哲思:人之所以為人,是因為人的本質是_____?

此次展覽的十件作品皆是有關她的自我觀照:探看自己內心的陰影,想像失去重力的漂浮狀態而與現實隔絕,以她自己的方式表現時間感,也讓觀眾自行思考該從哪個角度思考真、假、虛、實。她對創作的提問是近似存在主義那般「人的存在先於本質」的主張,其低微不顯的風格,表達了一種疏離的觀察者姿態,同時也持續將她的內心在搬演到畫作上自我觀察。

Artemin: 藝術旅程始於何時?是什麼激發了對藝術的興趣?

陳玉純: 小時候我家住在廟旁,我常到廟裡盯著廟繪師爬上爬下畫樑柱、門神,畫師會讓我摸他們的工具。印象最深的是門神的一根根細細的鬍鬚,我看著它們從畫師手裡慢慢長出來,當時我覺得太神奇了,這是什麼魔法啊!我看完廟繪師的魔法後,回家就用彩色筆畫我眼睛看到的各種場景,這大概就是我的藝術旅程出發地,但至今還沒到達目的地。

Artemin: 閱讀書籍是窺探一個人思維的窗口。能分享一下妳偏好的閱讀類型嗎?

陳玉純: 我閱讀很雜食,到處亂看或一直重看同一本。喜歡蒐集世界各族群的創世神話、生死文化的書和資料。 最近讀:《舉燭人》(布魯諾)、《物性論》(盧克萊修)、《澳大利亞土著藝術》、《美洲印第安人的圖畫文字》、《聖安東尼的誘惑》……。

Artemin: 如果生活與創作融為一體,那麼將生活體驗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是什麼?

陳玉純: 把自己的感受置入畫面,對我來說似乎是很自然的事,我很難解釋它,就像我們不易解釋自己的夢境,夢就是來了,我就是做了。

Artemin: 那創作會有所謂的低潮期嗎?如果正在經歷,要怎麼突破?

陳玉純: 低潮永遠不會停,就像便秘,我(們)時不時就是會便秘一下,卡在裡面時,也只能盡情地卡,卡完,對於通暢這事會有更強烈的感受吧。

我會用打掃、出門、看書、翻畫冊、做食物來排解,也會去美術社、網路上「看顏料」,看到高級顏料的顏色很美時,我會很興奮,開始排比它們,似乎就短暫忘記便秘這件事了(只是忘記,不是解決)。我不知道怎麼突破,只能一直找答案。

Artemin: 那我們聊聊你是否有喜歡的藝術家或作品?

陳玉純: 我遇見琉善(Lucian of Samosata, 125-180)時一見鐘情!雖然我們差了兩千歲。他寫的《真實的故事》或《妓女的對話》讓我哭笑不得。他是古羅馬帝國的諷刺作家,生平模糊,只知道他一生都用筆在嘲諷生命,但我很感動,因為我感覺他愛透了生命萬象才有那種恨意,我喜歡他內裡的衝突和搏鬥。

與其列出具名的藝術家,我更喜歡各種無名氏之作、岩、壁畫、部落藝術、古老手稿、工藝。舉例:打獵壁畫,西班牙聖保德里奧隱修院,佚名,約1125年 (Hermitage of San Baudelio. Casillas de Berlanga)。我在網路看到這幅壁畫時,覺得我的眼睛飛了起來而且長出手指想要去摸它,畫面很簡單、虛實相間、靜止,但很神秘。它讓我體驗到視覺和觸覺的同時性,眼睛想要觸摸的可能是那股神秘的氛圍吧。

Artemin: 關於這次聯展主題為『獨旅』,你的作品背後希望傳達的意念、情境或帶給觀看者的體驗是?

陳玉純: 如果以電影手法比喻,我的畫面多數像緩慢移動的長鏡頭,保持遠遠的距離,觀察自己正在觀察。好像這些畫裡都藏著一個人,一個觀察的人,在他眼裡,所有記憶和感受都成了顏色和風景。關於意念的傳達,大概是專注於內在探索。

Artemin: 我們有注意到你的作品多以低彩度呈現,請問原因是?

陳玉純: 可能源自於我對古老的岩畫、壁畫的喜愛,也和我夢中的奇特色彩有關,我想把它們從夢裡捉出來。我覺得色彩有點像人類的歷史一直在交疊那樣,我們隱約看得見某些歷史片段/色彩就在我們的下面,有時它們又隱約地浮上來,難以辨認誰前誰後了。

Artemin: 你的創作風格或主題主要以景物或周遭的事物為主,這背後是否有特別的原因?

陳玉純: 是對生活、記憶、感受的記錄,我覺得記憶很重要,它證明你的存在,沒了記憶就像蛻下來的空殼。雖然我是在描繪自己的感受或想像,但也想抓出一種人們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共感。

Artemin: 你在這次展覽中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一件呢?能否分享一下它背後的故事或意義?

陳玉純: 我蠻喜歡《海岸記憶》和《夜騎》,兩件都是關於海和家人的記憶。

《海岸記憶》是很久以前,我和家人一起到黃昏時的王功海邊。現在人事已非,我創造了這個回憶空間來追思已逝的時光。

《夜騎》是我和家人晚上騎單車,騎到隔了一片大草原的淡水海岸,海面上月色幽微,人好像也跟著散發微光。

我喜歡看海,也常夢見海,夢裡的海常變換不同顏色,我有很多記憶都和海有關。但我很怕水,也不會游泳,可能是對海既嚮往又恐懼,所以總想要描摹它的魔力。

Artemin:未來想嘗試的突破是?

陳玉純: 我不想預設,但作品自己會說出創作者在做什麼掙扎。


伏流物件 The undercurrent object

伏流物件 (1987-) 為本展全新創作的四件機關偶 (automata)在複雜的結構、錯落的開闔和起落中,呈現出秩序與平衡,恰到好處。他選擇創作如此的低限機械裝置,且合併木料和金屬材質,重要的並不是探索媒材本質的性格或美學,也不是要研究動力,而僅僅是將機械裝置應用在具有空間感的物件上,製造出某種情境,暗喻心理狀態。

作品邀請現場觀眾實際操作,希望在與作品機械性的互動中,藉由連續動作搭配細微的機械聲音效果,各自在腦海中揣想與這動作有關或無關的意象皆可,或即使只是享受這無聊空白的時刻也甚具生活的意義。

視覺上的線條、幾何皆收拾得乾淨俐落,是藝術家對井然有序的空間、結構的嚮往。人不與作品互動時,作品也自我成立,因為它們便是一件雕塑,安安靜靜地自處。

Artemin: 請問名字的由來?

伏流物件: 名字來自於Bill Evans專輯《Undercurrent》。 我那時候想要藉由名稱訴說的是,『不一定能夠親眼所見,卻能堅信其存在的事物。』因為對我來 說,這就像是製作者的生活。基本上,除了作品被放到媒體上,或是舉行展覽,製作者的日常不會 特別地出現在大眾面前。我希望作品的存在,能夠提醒觀者,這世界上有很多不那麼張揚的,安靜_的存在喔。比如物件,比如友情,比如愛情,比如信念。 就在那個時刻,我遇到了Bill Evans的《Undercurrent》。心想,也太完美了。還有把Undercurrent,拆成Under current理解的話,也非常的有趣。這完全超過了我一開始的想像。

Artemin: 如何從非美術背景的專業轉到從事藝術創作的領域?從事藝術創作前,嘗試過怎樣的領域? 

伏流物件: 對我來說,去思考美術與非美術的邊界,太過困難,於是我試著從過去製作與學習的⼀切中,以向 ⼤眾表述『我是誰』為出發點,去做出這些作品。

Artemin: 那平常閱讀的書或延伸研究的領域是?

伏流物件: 製作類別的,如:家具,燈具,⼯業設計,或是建築類、現代主義與⼀些⼼理學。

Artemin: 是否有喜歡藝術家/作家欣賞的⼈呢?

伏流物件: 村上春樹,榮格,Carlo Scarpa,Francis  Bacon(畫家)

Artemin: ⽣活與創作之間如何平衡或切換呢? 

伏流物件: 我不太擅長切換呢!對我來說,這兩件事是⼀樣的。

Artemin: 如果說創作與生活融合為一體,那將⽣活的體驗轉化成藝術作品的過程會是怎樣的呢?

伏流物件: 我通常會先有一個關鍵的句子,或是一個名字。在創作上,我非常依賴文字,通常是先用文字將一段情緒或是畫面描寫下來,才有辦法繼續製作。

Artemin: 你的作品大多以複合媒材為主,這個選擇背後有什麼原因呢?

伏流物件: 當然在製作的過程中,既便情緒已經藉由文字表達,但要轉移到作品上的時候,還是需要藉由材質 的特性,這點也某種程度上的解釋了,為何我使用的材質不斷地變化著。而這些材質在我製作時, 便是我的朋友,我的老師,他們會說,『這樣不行喔』或是,『這樣不錯。』而這一切會在某個時 刻,覺得自己與材質心意相通。明白了自己能去到的地方,與力有未逮之處。 但我相信,無論如何,材質都愛我們。

Artemin: 會有創作低潮期嗎?要怎麼突破呢? 

伏流物件: 低潮的時候我會想起,奈良美智跟草間彌生通信,草間彌生回覆了奈良美智說,「如果你覺得孤單的時候,請想想我」。

我還記得我讀到「如果你覺得孤單的時候,請想想我」這句話的時候,札札實實的哭了一下子。 

我想,對我來說,許多時候人類可以透過語言溝通,但許多的時候無法,這樣的時候會覺得非常孤獨,而這樣的孤獨,會讓人失去對生活的期盼。我們需要一些『共感』,這樣的『共感』提供了那些無法言喻的情緒與經驗,一種舒緩的方式,明白『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想啊!』或是『原來他也經歷了那些啊!』

因為『傷心』『痛苦』『哀愁』『喜悅』這些情緒的文字,並無法精確地描述那些情緒千變萬化的樣子,而真正能夠緩解這些的,也許是一幅無言的畫,或是一段樂句。我並不強求自己的作品,可以完成這樣的期待。但至少,我在做著這些作品的時候,我會一直想著,『如果有誰看到這個作品,可以覺得自己不是獨身一人就好了。』

Artemin: 這次聯展主題為『獨旅』,作品背後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意念、情境或體驗是? 

伏流物件: 我想要藉由機關玩具的轉動,讓觀者體會到由⾃⼰掌控的『時間』的流逝。在這樣的流逝之下,能體會到什麼,就是觀者的私⼈體驗了。

Artemin: 創作媒材多元,從傢俱燈飾到陶藝創作都有,這次選擇⽤互動裝置呈現在聯展的原因? 

伏流物件: 因為策展⼈叫做我互動裝置。(開玩笑的) 對我來說,作品即代表⼀種『體驗』,⽽互動裝置是我現有的能⼒組合中,最能呈現屬於我⾃⼰的 世界觀的呈現⽅式。

Artemin: 你很多作品,如燈飾、裝置等,其實與空間都存在一種微妙的聯繫,那幾是如何看待作品與空間之間的關係呢?

伏流物件: 我想這⼀切都關乎於『意志』,空間的選擇中必然帶有主⼈的各種⾯向,美學,經歷,回憶與偏 執。在這⼀切無形的事物影響之下,各種作品的加入,即是空間裡描述的詞彙,藉由建立這些詞 彙,形成非語⾔性的話語,我想是這樣的關係。

Artemin: 最後,想知道你對未來創作規劃,是否有想做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嘗試?

伏流物件: 想做⼀些可以交給下⼀個時代的家具或燈具物件,如同前⼈所留下的那些話語⼀般。 是⾝為製作者的『情書。』


身體山島 Bodyisland

身體山島 (1991-) 的胸懷很遼闊,創作者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平靜。他為此次創作寫了一段謎樣的文字:「銀色河流穿越直到永恆/是誰給了我這個生命的身體?/是誰把一切,包括我,都抹去,幻化成一首溫柔的歌?」無論是詩或是囈語,都像極了雕塑的註腳,又如「她撿拾星屑,升起火焰,圍繞著,跳起祈舞,很久很久,久到身體繞成了風,星屑的餘燼被揚起,讓河川有河川的身體,讓石頭有石頭的身體,讓樹有樹的身體,全都長在倒臥的大地,風穿透祂們,發出清脆的聲音,聲音穿透到過去,穿透進夢裡,那是她欣喜的歌唱著。」

其陶作表面及搭配使用的媒材如木、石,皆質地溫潤,靈魂感輕輕地流淌而出。十件精巧的作品卻都奇妙地也自然地給出一個心靈空間,無處安頓的靈魂好像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居所。時間是一種平凡的向度,然而這個全然抽象的概念只存在於天地日月星辰的刻劃,身體山島的創作描繪經過許多時間而煉成的純粹,他的雕塑也像一個容器般承載了許多物事,時間就被刻劃在此。

Artemin: 名字的由來是?
身體山島: 當時正在思考身體與空間的關係,在哲學中,空間是身體的延伸;在神話中的身體,常常來自大地,而大地又來自巨人的身體;在靈性中的身體像是靈魂的棲居所。越是思考它就有越多相關的事來到自己身邊,某次和老師一起做雕塑時,老師說,人體很特別,大地中的每個起伏,都能在人體中找到。當時這句話,和思考的許多事,全部迴盪在腦海裡,我想身體就像一座萬物生靈的山島。

Artemin: 作品多以複合媒材為主,那選擇這些創作媒材的原因是?
身體山島: 目前主要是用土和木材,這兩個材質對我來說,熟悉又溫暖。在神話中,神靈用土造人,諾亞用木材造方舟,在很久很久以前,祂們就常常被用來製作承載靈魂的殼。

Artemin: 很好奇你一日生活是如何安排的?
身體山島: 我通常早上六點開始工作,工作前習慣煮熱水和點香,讓工作的環境有一些特別的味道,中午休息到三點,因為工作室中午通常很熱,然後在繼續工作到八點。一週會打二到四次羽球,每天會做一些基礎運動;以前每天冥想,現在只有察覺身心有點緊繃時才特別冥想。下班之後,喜歡打電動,特別喜歡故事令人沉浸的遊戲,像2077、艾爾登法環、隻狼等等,睡前會看書50頁、寫下一些想法。如果晚上夢見特別的夢,隔天會特別開心。

Artemin: 想知道平時閱讀的書籍或延伸研究的領域是?
身體山島: 平常喜歡神話、心理、歷史、人物傳記相關的書或故事,如:印度神話、北歐神話、希臘神話、日本神話、中國傳說時代、基督舊約等等。心理書籍很喜歡榮格與佛洛伊德。平常也常看各種與歷史有關的故事,或歷史題材類型的小說。也很喜歡星體、光、時間、空間、物理相關的知識。最近影響我更多的書,是《流浪者之歌》、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。

Artemin: 那是否有喜歡藝術家/作家或欣賞的人?
身體山島: 舟越桂、朝倉響子、有元利夫、Bruno Walpoth是特別喜歡的藝術家。也特別喜歡一些追逐自由的人,像蘇格拉底、悉達多、三毛、切格瓦拉、坂本龍馬等等。在他們面前,我想我還不是一位藝術家。

Artemin: 身為藝術家,生活與創作之間如何平衡或切換?
身體山島: 追求理想的代價,自然會與現實達到平衡,我傾向順其自然。

Artemin: 將生活的體驗轉化成藝術作品的過程?
身體山島: 我有時會察覺或發現某件事很特別,然後用神話等等的故事做出來。

Artemin: 會有創作低潮期嗎?怎麼突破?
身體山島: 那應該算是不自信的時期,在創作上,因為工作項目平常都是安排好的,創作與訂製都會提前計畫好流程,畫草圖、紀錄文字等等,無論如何都會繼續工作,過平常的生活,看書、運動、旅行等等,不自信的時期會變得很短、也很少。

Artemin: 這次聯展所呈現的作品,希望傳達的概念、情境或帶給觀看者的體驗是?
身體山島: 這次作品是延續最近一檔展覽的概念,因為非常喜歡這個想法,在意猶未盡時再多做一些。文字敘述是這樣:
《將身體的沙 織成一首月之歌》あなたの体を流れる砂で織り成す月の歌

她撿拾星屑,升起火焰,圍繞著,跳起祈舞,很久很久,久到身體繞成了風,星屑的餘燼被揚起,讓河川有河川的身體,讓石頭有石頭的身體,讓樹有樹的身體,全都長在倒臥的大地,風穿透祂們,發出清脆的聲音,聲音穿透到過去,穿透進夢裡,那是她欣喜的歌唱著。

“銀色に輝く川で生を受け永遠を流れたのは誰,(誰,生於銀色河流,沒有離開過。)
私という生命に肉体を与えたのは誰,(誰,找到了身體,讓我變成我。)
全てを、私さえもゆるやかにうたかたへと消し去ったのは誰。”(又是誰,消散了一切,漸漸的,讓我,沒有我。)

Artemin: 作品中用色偏白低彩,請問這有什麼特殊原因嗎?
身體山島: 原來是不太擅長使用鮮豔的顏色,同時也很喜歡材質原來的顏色,希望她們可以更好的融入家屋中,隱約的存在著。

Artemin: 此次作品中,比如『風子』、『那天之後,那個人不再推石頭上山了』,有需多人物與動物之間的互動,小鳥,羊等動物的出現,請問這有什麼特殊的意涵呢?

身體山島: 大多數的動物是用來表現一個人的特質,當某些人是人的時候,感覺上很複雜,變成動物時,就變得很單純、可以接受。當我們說「那個人就像一隻羊」的時候,只會覺得她可愛,其他的特質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,似乎她一出生到現在,就像是一隻羊般的無害。有一些時候,動物是神的使者,或就是某個神靈。

Artemin: 為什麼許多作品人物只有呈現一隻腳(站姿)?

身體山島: 會出現腳的作品,是因為她們通常在跳舞,單腳跳起來時,會覺得她特別的靈活、輕盈。在作品中的肢體,通常是她需要時才會出現,它們會為某件事而生長出來,如果她需要雙腳,就會有雙腳,或更多的肢體,如果不需要,它就會隱藏起來。

Artemin:  我們注意到作品多以人型去呈現與表達情感,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?

身體山島: 我們對「人」形象的情感連結很深,容易投射更多的情緒在裡面,有時我會把我們與人區分開來看,我想像的人會有三種特質,神性、人性與野性,一個人類要像人,是她擁有人性的時候;擁有神性時,會覺得她像是神明;擁有野性時,會像是野獸,而人形的姿態、表情等等,會更容易讀到她的情感。另外,喜歡將作品中的人做得修長,甚至是變形,是我想像一個人像人,可能不是她的外型多貼近現實中的人,而是她更像是我們想像中的人。

Artemin: 如何看待作品與人之間的連結?

身體山島: 在好幾年前,曾經一個偶然的機遇,我向一位正在化緣的比丘尼佈施,她隨即送我一個很小很小的佛像,她說: “這個像不是讓你崇拜祂,而是看見祂時,能讓你更相信自己也能做到某些事,心境達到某種狀態。” 後來,我非常非常的喜歡這段話,到現在也相信著這段話,那是我認為,作品與人之間最好的連結。

Artemin: 目前創作最大的作品是幾公分?未來有希望做多大的作品?

身體山島: 在身體山島之後,因為希望做出可以放在家裡的作品,所以大多作品都在20到30公分左右,目前最高到70公分,再大一些放在家裡會變得很突兀,因為希望作品在家屋裡,可以是一個好的配角,所以很謹慎的規劃尺寸、造型與配色。

有機會的話,會想做一些更高大的作品,像是一、兩米高的森林之神或千手,如果有適合擺放的空間的話。

Artemin: 每場展覽都有感覺身體山島的突破,未來會希望自己有怎樣的新嘗試?

身體山島: 學生時,很喜歡舟越桂,所以很希望有天,可以成為像舟越桂這樣的創作者。也希望可以有一間靠山或在山裡的工作室。
而接下來想使用銅件、石材和珍珠色粉等等材質,結合木材與陶做出新作品。


三位藝術家都對「異化」(遠離自我)有著異於常人的阻抗能力,是以他們在喧鬧的城市之外多少地自我邊緣化了,孤自靜謐,自得其樂,恰能養育出他們如此飽滿的創作力。本展「獨旅」以風格對比與對話的方式,呈現藝術家陳玉純、伏流物件、身體山島在設法回歸自我、尋找答案的路途中產生的交集。總之靈魂的本質是孤獨,孤獨的路上還是有他人同路,三人敏銳地關照自身,以「不展開」的方式微微呼應,因而「獨旅」這個展覽才能成立。

Editor / Jasmine Pai / Artemin Gallery